×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师说|实习舞台:领略师者的“传”“授”“解”
2025-01-1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激发学生的梦想与希望,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所有老师的初心与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筹)推出“师说”专栏,听老师们讲述“教”与“学”的动人故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在我亲身经历教育实习后,才真正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真谛的探寻之路。

初次面对六年级的学生,开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讲授,我原以为只要照本宣科,便能完成“授业”任务。然而,第一堂课就状况百出,学生们对课本上一些抽象的法律条文、道德准则一脸茫然,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我意识到,简单的知识宣读无法触及他们的内心。于是,在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章节时,我不再局限于条文诵读,而是创设情境:假如你是社区的小主人,遇到不文明养宠、乱扔垃圾等现象,你的权利是什么,又该履行怎样的义务?同学们瞬间热情高涨,纷纷举手,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在讨论与分享中,复杂的知识变得鲜活易懂,那一刻,我领悟到贴合学生生活、激发兴趣才是“授业”的关键。

“传道”更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守法不违法”这一课时涉及到了校园霸凌,在讲授了解到班级里曾发生一起令人揪心的“孤立事件”,一位同学因性格内向、成绩稍差,被几个调皮孩子有意疏远。这无疑是课堂之外的深刻一课,我抓住时机,临时改变教学计划,围绕“尊重与友善”展开深度探讨。我分享了诸多因尊重他人差异、传递友善而改变命运的暖心故事,组织小组模拟校园场景,演绎如何化解矛盾、接纳他人。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不以为意,到后来眼中满是自省与愧疚,进而主动向受孤立的同学伸出友谊之手,我深知,在这纷繁复杂的成长阶段,为他们筑牢道德之基、铺就友善之路,便是为师者至高无上的“传道”重任,其光芒将照亮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征程。

而“解惑”,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是成长蜕变的刚需。有个学生在面临升学压力下,对努力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向我倾诉心中迷茫:“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读书,每天好累。”课余时间,我带她漫步校园,讲述陈章良等人物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回馈社会的故事;又翻开宪法手册,阐释受教育权背后赋予个人成长、国家进步的力量。在和风细雨的交流中,帮她驱散心头阴霾,重拾奋进力量。无论是学业焦虑、还是青春初期的人际困惑,师者都应以爱为舟、以智为帆,渡学生驶出迷茫之海。

这段实习时光,如雕琢璞玉般磨砺着我。“传道授业解惑”于每日的课堂互动、课间谈心、课后反思中生根发芽。我看到学生们从懵懂无知到明辨是非,从迷茫无措到坚定方向,内心满是欣慰。实习虽已落幕,但师者之路漫漫修远,我将带着从实习中汲取的力量,矢志不渝,在教育的沃土里深耕,让师者之光,永恒熠熠生辉,护佑莘莘学子奔赴星辰大海。

 

文字图片:思政2202班 燕羽希

指导老师:郭彩燕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