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激发学生的梦想与希望,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所有老师的初心与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筹)推出“师说”专栏,听老师们讲述“教”与“学”的动人故事。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与些许的忐忑,踏上了实习的征程。虽然实习仅仅只有一个学期,但这段经历让我在心灵深处种下了责任与爱的种子。从2024.9.2-2025.1.14,仿佛时间被拉长了许多,每一个瞬间都显得弥足珍贵。
随着大巴缓缓离开大学,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初为人师,心中满是憧憬与激情。初到太谷城西小学,带着满腔热血,站上了我既熟悉又陌生的讲台,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让我觉得有点陌生。然而,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突然意识到,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灵魂的触碰。
从最初的站上讲台的紧张、教学思路不清晰,到现在可以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向同学孩子们传授知识,高效率地完成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离不开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在实习学校老师们的帮助下,我认真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学习他们管理学生、把控课堂的方法,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道法老师们一起钻研课本、钻研教学方法。
在之后的课堂上,我尽量保持冷静和自信,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小朋友们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等环节,我逐渐掌握了与学生互动的技巧和方法。同时,我也注重观察小学生们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课后,我及时与指导老师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课堂的反馈和意见,并对在自己的课堂不断进行整改,以达到更高的效率与质量。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小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我经常与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我觉得深入学生内部,才能更好地找到让小朋友们上课认真听讲的好方法。孩子们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与我呼应,正如一句话:“也许你只给孩子一分,但孩子会汇报你十分,百分,甚至更多。”我很高兴自己走好了第一步。看着他们可爱的笑容,听着他们一声声“老师好”以及“老师再见”,让我感到无比开心。在城西小学,我作为带队老师带领多才多艺的小朋友们参加太谷区“三独”比赛,在比赛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爱好,表现都非常出色。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琵琶,我感受到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魅力,当然也有架子鼓的豪迈、舞蹈的优美、书法的恬淡。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孩子们的知识,更要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品德,讲好一堂思政课,德一定是放在首位。不仅要教学生们德,更要以身作则。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德法课教师,在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我上的第一节德法课上,我让孩子们自己感悟“道德与法治”五个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什么,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告诉我,是“德”。我向孩子们讲述什么是德,如何有德,更重要的是如何坚持德,努力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乐园。
如今,经过一个学期磨砺站在讲台上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我变得更加自信、从容,也更加热爱这份事业。我将继续“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德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相信,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与支持下,我一定能够在教育这片热土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字图片:思政2202班 王昕弱
指导老师:安伟鹏 刘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