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师说|师者之路,思政之光
2025-03-1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激发学生的梦想与希望,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所有老师的初心与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筹)推出“师说”专栏,听老师们讲述“教”与“学”的动人故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初读韩愈的《师说》,只觉文字优美,道理深刻;而当我真正踏上思政课教师的讲台,才对这其中的含义有了更为真切而深刻的感悟。

 

初为人师,我满怀热忱,一心想要将知识倾囊相授,可现实却给了我小小的“下马威”。在一次关于“理想信念”的课程中,我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想要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然而,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却十分冷淡,有的眼神游离,有的甚至在偷偷玩手机。那一刻,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灌输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我决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寻找更生动的案例。在之后的“价值观”课程中,我引入了一位学长的真实故事。这位学长家庭贫困,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帮助了许多和他一样的贫困学生。我详细讲述了学长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的抉择,以及他如何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没想到,这个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课堂上,他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那一刻,我明白了,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共鸣和价值观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学生”。小杨就是其中一个,他性格叛逆,对思政课毫无兴趣,总是在课堂上捣乱。我没有选择批评指责,而是在课后主动找他谈心。通过交流,我了解到他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原来,他对未来感到恐惧,觉得自己没有方向。我耐心地倾听他的烦恼,给他讲述了许多成功人士在困境中逆袭的故事,鼓励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渐渐地,小杨开始有了变化,课堂上不再捣乱,还会主动回答问题。看到他的转变,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这些教学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身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白,知识是力量的源泉,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也想对学生们说,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你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请记住,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机遇,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前奏。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思政课是一门有温度的课程,它承载着培养学生思想品格和价值观念的重任。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继续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激励他们走好人生路。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生们定会用心去学,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光彩。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图片:思政2201班 刘晓燕

指导老师:王彩英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