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名:新桃旧符非遗情
行若楠 王佳琪 李昕怡
指导老师:王晨燕
地点:灵石县 忻州市 高平市 翼城县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寒假期间,新桃旧符非遗情小队走进山西省灵石县、高平市和忻州市等,开展以“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体验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灵石社火、高平绣活、忻州花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当代传承现状,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贡献青年力量。
灵石社火: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在灵石县,首先探访了被誉为“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灵石社火。社火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庆典中的重要民俗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灵石社火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当地群众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在灵石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观看了社火表演,包括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传统节目。队员们还亲自参与了社火道具的制作,体验了社火表演的流程。通过与当地社火传承人的交流,团队了解到,尽管社火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人减少、观众流失等挑战,但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通过举办社火文化节、开设社火培训班等方式,积极推动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高平绣活:指尖上的艺术瑰宝
随后,来到高平市,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平绣活。高平绣活以其细腻的针法、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被誉为“指尖上的艺术瑰宝”。小队在高平市刺绣艺术馆参观了历代刺绣作品,并参与了刺绣技艺的学习。
在刺绣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学习了基本的刺绣针法,并尝试制作了简单的刺绣作品。通过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高平绣活的精湛技艺和文化价值。同时,团队也了解到,高平绣活在当代面临着市场萎缩、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为此,当地政府通过开设刺绣培训班、推动刺绣产品市场化等方式,努力将这一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忻州花馍:舌尖上的非遗文化
最后,来到忻州市,探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忻州花馍。花馍是山西传统面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成为当地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的必备食品。团队在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参观了花馍的制作过程,并亲手参与了花馍的制作。
在花馍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学习了揉面、塑形、蒸制等工艺流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馍作品。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忻州花馍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为了推动花馍文化的传承,当地政府通过举办花馍文化节、开设花馍制作培训班等方式,积极推广这一非遗文化。
总结与展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新旧桃符非遗情小队深入了解了灵石社火、高平绣活、忻州花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当代传承现状。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创新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更需要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