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党团工作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培养质量
教学案例库
科学研究
思政课建设
教学动态
实践教学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师范专业认证
专业介绍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教师风采
学生风采
师范生培养
资料下载
教学案例库
招生就业
校友之窗
×
学校首页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党团工作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培养质量
教学案例库
科学研究
思政课建设
教学动态
实践教学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师范专业认证
专业介绍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教师风采
学生风采
师范生培养
资料下载
教学案例库
招生就业
校友之窗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探寻年味中的非遗思政 | 寻根忻州古城:非遗华章,奏响时代新韵
2025-02-19
队名:在“忻年”寻非遗
队员:贾宇珍 侯雪艳 燕羽希
赵灿灿 左浩男 宫素青
指导老师:王雪坤
地点:忻州古城
本次的“行走的非遗思政课”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走进了山西的忻州古城,探寻那流传千年的忻州文化。在古老的历史遗迹下,我们感受者历史古城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风情。
忻州古城,这座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 年)的古老城池,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 1800 多年的悠悠岁月。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素有“晋北锁钥”的美誉,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今天,我们将探索古城文化的奥秘,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忻州剪纸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两代,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最初,人们为祈福纳祥、驱邪避害,将寓意吉祥的图案剪成窗花贴在门窗上,后逐渐演变成独立的艺术门类。忻州剪纸以精巧细腻、生动传神著称,注重线条流畅自然、构图紧凑均衡。善于运用夸张变形,描绘人物时放大面部等特征,表现动植物则简化抽象,使形象简洁明快,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多以单色为主,纸品常用红纸和宣红纸,鲜艳明快,富有表现力。我们在和非遗剪纸传承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得知了剪纸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家尝试将忻州剪纸与现代设计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作品,如将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家居装饰、文创产品设计等领域。
忻州面塑起源可追溯到汉代,清代时已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千余年发展,成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它的主料为优质精粉,发酵时适当用碱,还要加入糯米粉、食盐、香油、蜂蜜等,以增强面塑的韧性、光泽度和保存时间。主要靠手,辅之以小梳、小剪、小铁锥子等工具,通过搓、剪、压、挤等工艺塑造出各种造型。它造型多样: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神话传说等题材,它运用丰富的色彩去点缀,形象简练概括、粗犷豪放、朴实丰厚、天真烂漫,每件作品都有一种雅拙的原始美。在和面塑传承人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一些面塑艺人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面塑中,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
木刻版画在忻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在当地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的,与忻州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等紧密相连,是忻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样的刀法展现独特艺术风格,如冲刀、切刀等,通过不同刀法的组合,呈现出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变化,使画面更具表现力。色彩运用简洁明快,多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如红与绿、黑与白等,以突出画面主题,增强视觉冲击力。广泛多样,既有表现忻州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描绘自然风光、人物形象等,反映了忻州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精神世界。一些木刻版画艺人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将现代设计理念和元素融入传统木刻版画中,使木刻版画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随着本次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我们与许多之前鲜有接触的地区文化进行了深入互动,在得知非遗继承人为传承非遗文化所作出的努力后,我们更深刻理解到了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未来,我们期望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探寻中去,寻找文化之根,奏响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上一条:
师说 | 师路,也是心路
[ 2025-02-21 ]
下一条:
探寻年味中的非遗思政|探寻非遗之美,感悟文化传承
[ 2025-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