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名:泉民寻遗韵 晋美乙巳年
队员:孟楠理 李雅琳 王世婧 李渊 高红
指导老师:张海洋
地点:阳泉市博物馆
本次寒假的年味中的非遗思政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一同前往阳泉市博物馆进行学习。阳泉市博物馆的非遗文化,是城市发展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不仅有剪纸艺术线条婉转,还有着砂器工艺巧夺天工,不同的精湛技艺共同勾勒出阳泉最独特的文化风貌。
踏入阳泉市博物馆,就好像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的生动课堂,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份技艺传承的影像,都是阳泉历史的鲜活注脚,无不诉说着往昔的动人故事,让人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
阳泉是中共创建第一城,这里非遗文化丰富多彩,拥有砂器、刻花瓷、剪纸、彩灯和武迓鼓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吸引我们的就是——阳泉剪纸和砂器。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积淀。剪纸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其中复杂的均衡式剪纸一般需要先在纸上构画图案。
平定砂器以其独特工艺和悠久历史,在传承历史优秀技艺的同时,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春节等传统节日元素融入非遗文化中,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
平定砂器的制作工艺独特而复杂,选用平定县地域内丰富的粘土资源,经过采料、风化、粉碎、陈腐、踩泥和泥、手工揉练、拍打成型、烘干、烧制、熏炝、检验等诸多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和智慧。成品质地细密而薄,内外光洁,色泽银亮,叩之其声如敲金、击缶。
如今,砂器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非遗传承人的年龄偏大,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导致非遗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难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但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带动下,大力推行“文化自信”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学界和民众对优秀民艺形成较为统一的认同感,带动传统非遗文化发展。
阳泉市博物馆里的非遗文化,是岁月沉淀的阳泉记忆,剪纸的灵动、瓷器的温润,每一种技艺都镌刻着先辈智慧,承载着城市独有的文化脉络。此次的博物馆之行,让我们对阳泉非遗砂器和剪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深入了解阳泉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众的智慧创造。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接力赛。我们当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文化的纽带,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