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学生天地 >正文
学生天地
学生天地
师说|点燃希望,照亮未来
2025-03-1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激发学生的梦想与希望,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所有老师的初心与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筹)推出“师说”专栏,听老师们讲述“教”与“学”的动人故事。

自踏上小学支教实习的那片热土,我的教育之旅便开启了一段非凡的旅程。这段经历,不仅深刻重塑了我对教育的认知,让我深切体会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潜力无限的种子,只需一缕阳光、一滴雨露,便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而且对我日后成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到支教的小学,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校舍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他们对外界的好奇与渴望,如同荒漠中顽强生长的绿植,即便环境艰苦,依然向着光明奋力生长。那一刻,我意识到,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启迪与梦想的点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用最贴近生活的例子,将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记得在讲解自然课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一角开辟了“小小科学园”,种植各种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孩子们亲手触摸土壤,亲眼见证生命的奇迹,那份兴奋与好奇,让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观察与思考,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

然而,教育的路上并非总是鲜花与掌声。面对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现状,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则因缺乏自信,在课堂上沉默寡言。面对这些挑战,我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同时,我还组织了一系列团队建设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

支教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这启示我,在未来的思政课堂上,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时事热点、生活实例,让理论贴近生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用爱心和耐心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蜕变。从最初的羞涩与胆怯,到后来的自信与开朗;从对知识的懵懂无知,到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这些变化,让我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教育的决心。

支教的日子转瞬即逝,但它给予我的,是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是一次灵魂的触碰。它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相遇,更是共同成长的旅程。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用心点燃每一个孩子的希望之光,照亮他们通往未来的道路。

此刻,站在即将离别的十字路口,我想对孩子们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你们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请记住,学好知识是基石,它能让你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考。而实践,则是检验知识的试金石,它能让你们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学会解决问题。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的机会。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你们将发现世界远比想象中更加精彩。”

文字图片:思政2201班 刘一

指导老师:张晋 聂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