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学生天地 >正文
学生天地
学生天地
行走的非遗思政课|在非遗传承中赓续文化根脉
2024-07-31

队名:青春兴晋队

队员:白若洁 代嘉欣 樊昕雨 傅圆圆 郝康瑞 张媛

指导老师:王晨燕老师

地点:晋中市博物馆

在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青春兴晋队有幸走进了晋中市博物馆的非遗文化展览馆,在那里我们领略到了山西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晋剧

 

踏入晋中博物馆,我们首先被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系统地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对晋中地区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有了大概的了解。

 

随后,我们重点探访了非遗馆。在这里,晋剧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晋中地区是农业生产繁荣之地,农民在劳作时会哼唱小曲、闲来扭一段秧歌。晋剧在形成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它旋律婉转、曲调柔美、曲词亲切自然。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戏服、道具、剧本展示,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戏曲繁荣的年代。我们深入了解了晋剧的发展历程,从明清时期的萌芽,到民国时期的兴盛,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保护与传承,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与传奇。走过近百年风雨的晋剧艺术,如同黄土高原上厚重的黄土在光阴流转中成为山西非遗文化的重要根基。传承需要创新,在不断地继承与发展中,晋剧艺术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剪纸

在晋中市博物馆,我们不仅领略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幅作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剪裁,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艺术家的心血。剪纸作品不仅仅是平面的,可以通过巧妙的折叠和粘贴,呈现出立体的效果,让人惊叹不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剪纸艺术作为其中的一员,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教育、展示和推广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推动剪纸艺术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金雕帽

金雕帽‌又称“文阳帽”或“汾阳帽”,是戏曲舞台上为扮演皇族尊贵者或高官所戴的一种盔头。其形制与王帽相似,但具有独特的特点:前后扇帽胎为方形,贴金,点蓝绸,脑额上饰两只绒球,脑后插一对立翅和一对如意头形帽翅,俗称“镗翅”。镗翅向左右伸展,翅上饰有行龙和珠须。金雕帽属两用盔头,去掉镗翅还可当作大镫使用,大镫也是盔头的一种。

金雕帽在戏曲中的使用,体现了其在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华丽的头饰,更是区分角色身份、增强戏剧效果的重要道具。通过金雕帽的佩戴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尊贵地位和特殊身份从而加深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

此外,金雕帽的制作工艺复杂,它的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美感,还在于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物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中国传统戏曲服饰文化的重要资料。

琉璃塑像

在进入到下一个展馆后,我们一眼便被那精美绝伦的琉璃艺术品所吸引,巧妙的构造和绚丽的色彩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琉璃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汉代的绿釉陶、唐代的三彩和后来主要用在建筑上的琉璃以及陈设性的珐花器等都属于同一系统,只是由于用途和出现的时间不同,故有不同的名称。山西地区在汉代已经出现低温铅釉陶,北朝时期继续盛行,但在使用范围上已突破了日用器皿和随葬品的范畴,开始运用在建筑屋顶装饰上。琉璃色彩鲜明,可以想象当时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制作技艺不断在提高,将“神兽”使用在其中也证明当时社会人们对于神佛的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而其中属于山西的部分则凝聚了无数山西劳动人民的智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经典文明责任在肩。在实践中传承非遗文化,学会鉴赏美、创造美,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

 

(编辑:石钰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