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安全马院 >正文
安全马院
安全马院
清廉马院|清廉故事(二十九)
2024-03-09

南宋时期,王十朋曾任饶州(今江西九江鄱阳)知府。饶州紧邻鄱阳湖,湖泊纵横,常有盗匪出没其间,当地百姓深受其害。王十朋到任后,宣布对盗匪严加处罚,以儆效尤。一时间盗匪闻风而逃,饶州从此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几年后,王十朋奉调离任,饶州百姓得悉后,联名上书,想要留住王十朋。王十朋离开饶州赴任夔州的途中,发现途中的一座桥已被苦留他的百姓拆毁了,他只好绕道乘车从小路离开。后来,乡民们将拆毁的桥修复,并取名为“王公桥”,以纪念王十朋。《宋史·王十朋传》记载了这个故事。

王十朋,乐清梅溪(今浙江省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宋高宗时中状元。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时“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南迁。王十朋三十三岁时,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三十四岁入太学。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四十六岁的王十朋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

王十朋一生历任四郡太守,所到之处,均体恤百姓疾苦,亲自带人救灾除弊,开山植树,兴修水利,开办学馆。有贤能的读书人登门拜访,他都以礼相待。在知府任上,属官中有品行不好的,王十朋就反复警告、劝诫,使他们悔过自新;老百姓缴纳租税,令他们自己量取,听说的人都相互转告,从前拖欠租税的人也愿意偿还;有百姓到官府打官司,王十朋就晓之公理正义,大多数人都心服而退。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冬,王十朋卸任泉州时,泉州当男女老幼,涕泣遮道,苦苦挽留,还仿效当年饶州百姓的做法,把他必经的桥梁拆毁,以挽留他。王十朋只好绕道离去,泉州士民跟随他出境,一直送到仙游县枫亭驿。后来,泉州当地百姓把拆毁的桥修复,并以王十朋之号“梅溪”命名。《宋史·王十朋传》记载:“去之日,老稚攀留涕泣,越境以送,思之如父母。饶久旱,入境雨至;湖积霖,入境即雨霁。凡祷必应,其至诚不独感人,而亦动天地鬼神。”

王十朋不仅颇有政绩,还学识渊博,诗才横溢。面对雄伟奇秀的雁荡山水,王十朋曾写诗说:“愧无笔力助庄严!”从此“难下笔”,就成为描绘雁荡山的“名句”了。在王十朋的书房里,有牌匾上写有“不欺”二字,朱熹很敬重他,称赞他道:“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

当年,在乐清县城里,有一条小巷,住着个名叫“钱百享”的官员。有一次,王十朋被钱百享邀至府中,以“钱百享升”为题题诗,王十朋提笔一挥,写了一首打油诗:“钱家鱼肉满箩筐,百姓糠菜填饥肠。享福毋忘造众福,升官莫作殃民郎。”因为王十朋是在这里被拦后才写的诗,所以人们便把这条小巷,称之为“拦诗巷”。温州市江心寺大门两侧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也是出自王十朋之手,是中国古代楹联的佳作。

浙江温州江心屿江心寺,大门两边有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

王十朋一生清廉,常常用自己的俸禄资助穷苦百姓,夫人贾氏品德高尚,乐善好施,曾拿出自己的全部首饰捐作办学馆费用,夫妇二人常以清白相勉。王十朋的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远无钱将灵柩及时运回家乡,结果夫人的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两年,他在《乞祠不允》诗里述云:“况臣糟糠妻,盖棺将及期。旅榇犹未还,儿女昼夜悲。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行若楠)